现煤矿已与焦企方面协商新价格,预计今明两天执行,届时实际成交累计上调40-50元/吨。
可悲的是,KfW再次错失了在公共银行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机会。但在多年的犹豫之后还是做出了这一决定,而法国,荷兰和瑞士的可比机构早在2013年就停止了对煤炭的融资。
环保机构NGO Urgewald称,对KfW新的政策表示欢迎。它应该利用其新的能源规则开始退出其他化石燃料,Urgewald说。KfW还透露,新政的目标是减少相关电网中煤电的份额,停止对与煤炭相关的项目融资。KfW集团新的负面清单拒绝了对煤炭的勘探,勘探和开采的资助,以及主要用于煤炭的相关基础设施,包括发电厂,供热站和热电联产设施等据张飞龙介绍,今年以来,铁路运力逐步从紧缺转向宽松,在坑口到北方港价格长期倒挂的背景下,部分市场发运户放弃亏损发运保铁路计划的做法。
又逢迎峰度夏,煤电油气运再度经受考验。在进口煤方面,5月份,我国共进口煤炭2746.7万吨,同比增加513.4万吨,增长22.99%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吴再生认为,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、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视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,我国还存在技能人才存量不够、高尖端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
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理事长李增全表示,这是一项重大举措和重要制度设计,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总体部署。这项政策出台速度很快,很快就会落地。对于煤炭职业教育来说,智能化不是单纯的采矿+计算机,不是旧专业的叠加,而是整个培养模式和内容的革命性变化。吴再生说,毕业时,采矿专业学生基本上均有十几家工作单位可以选,但愿意去煤矿的还是不多,主要是觉得煤矿工作条件艰苦、待遇差。
随着煤炭行业转型升级,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和一线高技能人才缺乏问题更加凸显。目前,我国煤炭主体专业还在招生的煤炭职业院校有30所左右。
黄金十年时增加了好多专业,市场不行了,很多专业的招生人数锐减。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吴再生认为,政策的出台体现了国家对职业教育、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视,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,我国还存在技能人才存量不够、高尖端人才严重缺乏的问题。今年可能好一点,但要招满2个班,仍很困难。职业教育内部也在摸索人才培养的规律。
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。这给煤炭职业院校人才培养、专业设置提出了新挑战。在招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,今年我们跟重庆能源集团渝新公司将联合培养大约500名职工,为企业生产、安全提供技术与管理保障。每年采矿班基本只能招30名左右学生。
2001年前后,中国矿业大学自愿报考采矿专业的学生只占30%,2005年高达71.5%,毕业生供需比约为1︰20。毕业时,采矿专业学生基本上均有十几家工作单位可以选,但愿意去煤矿的还是不多,主要是觉得艰苦、待遇差。
李增全表示,煤矿智能化趋势已经非常明确。在市场的起伏中,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煤炭相关院校,始终担负着为煤炭行业培养人才的使命,采取了各种措施。
煤炭院校需要安全感煤炭职业院校招生难,不仅与我国职业教育的定位有关,也和煤炭行业发展有关。供需两旺但也招生难扩大奖助学金覆盖面不是孤立事件,实际上是国家陆续出台的发展职业教育系列政策的一部分。但供需两旺的局面也凸显了招生难问题。职业教育发展正进入新一轮机遇期,对煤炭行业更是如此。日前,财政部、教育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调整职业院校奖助学金政策的通知》提出,从2019年起,扩大高等职业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、提高补助标准,设置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。据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的调研信息,近2年,随着市场好转和订单式培养等措施的推行,煤炭人才培养和需求呈现供需两旺局面,增加一线技能人才供应的呼声很高。
提高从业人员待遇,防止再次出现人才断层。保障在岗教职工待遇,搭建科研平台让专业教师持续开展科研和技术服务,保证专业技术与生产现场不脱节。
从职业教育内部,我们也在反思,摸索人才培养规律。这要求我们在设置专业、课程时应综合考虑,培养学生时不能仅面向一个地区、一个岗位。
通过订单式培养等方式,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持。人才需求变化为煤炭行业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国家和行业出台并落实相关政策,鼓励企业吸收学生到企业实习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随着四化建设的推进,煤矿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,专业边界越来越模糊。针对煤炭职业教育现状,吴再生建议,在国家层面上为煤炭行业设置专门奖学金,鼓励有志青年报考艰苦专业。1998年至2002年,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,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跌入低谷。
该校一直保留着涉煤骨干专业,坚持为煤炭行业服务。前几年,煤炭行业发展出现不确定性,这让煤炭职业院校缺了一些安全感。
1999年至2002年,9所煤炭高等院校到煤炭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不足500人。划归教育部和地方管理后,2002年煤炭院校招生总数为42382人,其中地矿类占比2.4%。
该校结合行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布局,增加新的专业方向。吴再生介绍,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煤炭相关专业学生不收学费,还设置了专项奖学金。
煤炭经济复苏后,人才需求旺盛。1998年,我国11所煤炭高等院校招生总数为15870人,其中地矿类占比15.6%。管理部门的变化也让煤炭院校发展一度陷入困境。与此同时,煤炭职业院校招生难问题仍然存在。
这对煤炭职业院校会带来哪些影响?《中国煤炭报》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。改革招生制度,在制度设计上要有倾斜政策。
即便采取了这些鼓励措施,招生、就业情况仍不理想与燃煤取暖相比,天然气取暖的成本更为高昂,纵使政府有相关补贴,但对一些经济条件差、承受能力低的农村用户来说,天然气取暖仍旧是奢侈品,用户因承担不起天然气取暖费用而冬季受冻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。
一边是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煤炭,一边是赋存量少、需要大量进口且价格昂贵的天然气,虽然煤改气的初衷是为了环保,但从能源供给角度来看,多少有些资源错配和资源浪费之嫌,这也是社会上将气荒归咎于民用煤改气的主要原因。很多人对煤炭存在误解,认为煤炭燃烧会释放有害物质,但空气污染的根源并不在煤炭,而是煤炭燃烧技术和污染物排放治理不到位。